大氣水汽含量(PWV)是衡量天文觀測臺址的重要指標。臺址大氣中的水汽對天體輻射具有很強的吸收和散射作用,是造成地基天文觀測設備在紅外等波段觀測不透明的主要原因。因此對PWV進行精確測量并分析其時空分布及演化規律,是衡量臺址在毫米波、亞毫米波以及紅外波段觀測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
自2017年至今,新疆天文臺慕士塔格觀測站的臺址天文觀測條件監測研究工作一直在進行之中。為深入揭示臺址在多波段的天文觀測能力,新疆天文臺光學天文與技術應用研究室高級工程師許競等科研人員,利用有限的地面PWV實測數據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遙感數據,對慕士塔格觀測站的PWV分布、中近紅外波段的大氣透過率等進行了研究。統計分析結果證實了慕士塔格臺址具有優良的水汽條件,2018年與2019年晴天PWV年統計中值分別為2.28mm和2.37mm。利用大氣傳輸模型對臺址大氣在20μm~30μm波段的透過率進行仿真計算,結果表明慕士塔格觀測站在中近紅外波段的大氣透過率完全可滿足1.9米望遠鏡等項目開展光學及近紅外天文觀測需要。
此項工作填補了慕士塔格觀測站大氣水汽含量監測研究的空白,下一階段將擴展研究該臺址在毫米波以及亞毫米波的觀測性能。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天文學期刊《太平洋天文學會匯刊》(PASP,2022,134,1031)。

2018年至2019年慕士塔格臺址晴天PWV月統計結果

慕士塔格臺址20μm~30μm波段的大氣透射率仿真結果